“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白岩松
引言:在上一篇《战时生产:制造业再次挑起大梁》的文章中,笔者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企业的精神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这次的选题之所以选择从与日本的渊源开始梳理,从学习日本的角度切入,一方面是为读者朋友们更多地认识口罩背后延续的千百年来的中日关系提供一个思路,了解两国之间能够传情的不只有诗词、佛教、文化...还有在经济发展中,日积月累的合作。另一方面,也期待着中国的科技与制造企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早日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提到中日关系,承认历史,总会有些绕不开的敏感话题,在此,笔者也想借用白岩松的一句话:“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点名本文的立意。
本文分为四个篇章:
开篇:鉴真东渡 千年情缘。由口罩上的偈子,追溯历史,来认识这位一直活在两国人民心中的中日友好大使。
上篇:历史印记 纠葛与合作。中日关系敏感而复杂,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代代中国领袖痛心疾呼,但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在近代中国历史中,中国以开放的姿态,与日本开始了学习与合作。
中篇:日“学”中“渐” 技术与管理。改革开放之后,中日两国加深了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经验得以在中国的企业中被传播,尤其是实体经济领域的精益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制造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这种学习一延续至今,并逐渐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经营哲学的借鉴,以及对服务产业、环保等领域的学习。
下篇:转型升级 追赶与超越。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日本没有“失去”,而是完成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日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更加的深入,中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东渡之路会更加自信。
开篇:鉴真东渡 千年情缘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句偈语,穿越前年,将我们再一次置身于一千两百多年前鉴真东渡的历史画卷之中。高僧鉴真东渡弘法的故事,已经成为中日关系中史诗般的存在,两国关系虽波澜起伏,却因这段历史而始终系着一段一衣带水的情缘。
据《唐大和上东征传》的详细记载:唐天宝元年(742)时,鉴真在扬州大明寺为众来僧讲律,日本的和尚荣叡、普照师到大明寺说:“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本国昔有圣德太子曰:‘二百年后,圣教兴于日本。’今锺此运,愿和上东游兴化。”唐朝年间,日本相国长屋赠送中国唐代佛教大德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首偈子记载于《全唐诗》第732卷,诗题为“绣袈裟衣缘”。正是感于这份真诚,高僧鉴真:“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此后的十年之间,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终于抵达日本,创唐大招提寺于日本首都平成京(今奈良),弘扬佛法,并成为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1980年4月,在邓小平同志的推动下,经中日双方努力,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干漆夹纻像回国“探亲”,在扬州和北京受到50多万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的瞻礼,推动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发展。
2010年11月,日本东大寺鉴真坐像再次回乡“省亲”,并在扬州大明寺鉴真图书馆隆重举行,中日双方的官方代表以及佛教协会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
2020年1月,疫情爆发,一方小小的口罩,承载着鉴真东渡的历史与情谊,再一次为中日外交关系的建设与民间合作带来了非凡的意义。
上篇:历史印记 纠葛与合作
提到中国和日本,以及中日关系,聚焦在文化、政治方面的话题不胜枚举。我们今天就将视角放在经济、技术合作、管理借鉴等领域。“把爱恨放下,先去了解”,了解那段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的历史。
一、战争中日本财富的积累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由此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的运动。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中,日本获得了2亿多两白银的赔款。据日本学者依田喜家的《简明日本通史》记载,日本从中国得到的2亿多两白银,其中有84.7%的资金直接或间接地用于军事工业,日本依靠这笔赔款对军事产业和机器制造业进行了升级换代,工厂的产能比之前提高了5倍以上。
随后,在20世纪初的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又大力发展了军事工业,大家耳熟能详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日立、日产、松下,彼时都是日本重要的军工企业。战后企业从军工产业逐渐转为社会产业、民用化,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装备制造商、消费品制造商。不得不说,战争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技术研发,以及管理经验积累等都带去了机会。
二、战败后日本对华技术援助
不堪回首的二战,让中国大地千疮百孔,晚清朝廷一次次地割地赔款,让走进新世纪的中国不得不拖着贫弱的身躯,忍受外来者的侵略与蹂躏。英雄的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奋战,终于迎来抗战胜利。
根据乔治·华盛顿大学副教授杨大庆的相关研究,日本战败后的1945—1949年,至少有1万名左右日本人被留用在中国的各行各业——从制造业、铁路、矿业到医院、学校以及政府。
1945年8月,日本发布投降声明后几天之内,冈村宁次开始策划战后日本对中国的政策:对战后中国的技术援助就承担起了政治上的重要使命。同年秋,丰田自动纺织机株式会社中国管理部门的最高责任人西川秋次,也在写给中国国民政府的一封长信中提出了这样的构想:“愿意将丰田佐吉发明的自动纺机技术教给中国民众。要拯救因战争而荒废的国土和国民的生活,应兴产业,以此谋求民生安定,让丰田的纺织技术在复兴中的中国扎根。”彼时的国民政府也在商议“征用日本在华战俘,以加速收复区工矿业及交通复员之进行”之提案。并公布了《中国境内日籍员工暂行征用通则》,这为日本技术人才的留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彼时的中国,纺织业是最重要的产业,恢复纺织业是政府优先考虑的大事。中国纺织机械的制造也被视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部分。在上海丰田机械制造厂及日方技术人员支持下,1947年初,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成功制造出可以视作中国规格的基于丰田原型的自动主轴——阿尔法大牵伸。随后国外订单也接踵而来,这对于一个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来说是显赫的成就。
三、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日
1978年10月,战后第一位访问日本的中国政要,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首次踏上日本的土地。彼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国内工业凋敝,百废待兴。此次访问日本,这位老人带着学习的心态,试图找到二战后日本如何通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答案而来,也为找到中国如何建成现代化国家的方案而来。
这位老人震惊于日本的钢铁厂高炉旁竟然可以养花,汽车厂车间里看不到工人而全部是机器人,这番景象与国内的工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彼时领导人很关注钢铁产业的发展,参观了新日本制铁的君津制铁所,同样是一所高度现代化的工厂,全线联机电脑控制,生产线上没有几个工人,参观完,这位老人对钢铁厂的人员说:请在上海建一座同样的工厂。这也为日后新日铁援建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起到了推动作用。(据相关史料记载,此前的筹备工作双方已经开始)
访日行程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邓小平的发言,即便放在今天听起来也足以让人心酸,发言中,他说到:“首先,承认我们落后。需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很多,要借助于日本的科学技术、甚至于资金这个需求也不小”。同年,日本钢铁产业代表人物稻山嘉宽与中国签署了长期贸易协议,日本向中国出口成套设备和建筑器材,中国向日本出口原油和煤炭。
此后,中国派出多支团队赴日考察。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人物作为代表团,兵分三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造访了超过40个工厂。访日归来的考察团出版了报告书,并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四、2007年白岩松看日本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之前,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启动了大型电视采访活动《岩松看日本》,通过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权威人士、相关话题进行专题采访,以增进我国人民对日本的了解,促进两国民间的良性互动和媒体交流。这是有史以来,官方媒体第一次全方位的走进日本,记录日本,为观众更多的了解政治之外的日本打开了一个窗口。
此次日本之行,涉及了诸多社会话题、实际体验、拍摄,以及人物专访,内容涉及:日本的美食、樱花、落语、相扑、动漫产业、垃圾分类、地震防灾、老龄化社会,流行时尚,地铁交通等等。邀请参与专访的人物有:时任日本首相的妻子安倍昭惠、日本老一代影视明星栗原小卷、流行歌手滨崎步、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会长御手洗富士夫、著名音乐人谷村新司、知名作家渡边淳一...怀着忐忑的心情,疑问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拿捏着理性与观众情绪之间的平衡,为大家呈现了不一样的日本。
五、2018年李克强总理访日
最近一次的官方交流活动,发生在2018年,距离1978年邓小平访日,已经时隔四十年。与前一次到访不同,这一次,中国的gdp已经从40年前的第12位,升至第2位,超过了日本。这一次,终于不用再说我们很落后,而是具备了一定的工业产业基础,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日本在技术方面的差距。这一次,中国以饱满的信心,以及在技术领域一以贯之的学习心态,以及秉持的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日本进行合作与对话。
此次总理访日,来到了位于苫小牧市的丰田汽车北海道厂区参观考察。在丰田汽车北海道厂区的展厅里,集中了这家全球汽车产业巨头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重点就氢燃料电池车,以及自动驾驶汽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希望丰田与中国更多大学共同成立研发中心,进一步深化联合研发与创新合作,打造出适合两国市场以及第三方市场、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
总理还强调,当前中国正在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此次访问日本,同日方就加强两国创新合作与对话达成共识,希望丰田公司在内的日方企业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对华合作,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共赢。
六、2020年习近平主席计划访日
原计划今年春天习近平主席会应邀访问日本,考虑到全球疫情的形势仍在持续扩散之中,双方仍在关注合适的时机。
中篇:日“学”中“渐” 技术与管理
战后日本的快速崛起,为我们带来了震撼与疑惑,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日本企业管理的潮流,受到中国官方的鼓励与推动,部分日本企业开始深入到中国企业的管理,通过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投资建厂,或管理模式的推广,为中国企业的管理注入新的理念与方法。
一、小松制所对中国国有制造企业的技术输入
小松制所早在邦交正常化之前,就通过贸易的方式与中国建立了商业关系。在1956年-1978年间,小松以整机出口方式,向中国提供大量工程机械,为建国初期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贡献。此间周恩来总理曾先后两次接见了小松的两位最高管理者河合良成,河合良一。
1977年开始,小松与中国的合作方式,进入到了技术转让的阶段,在小松公司社长河合良一的倡导下,小松与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全面质量合作协议,之后向北京内燃机总厂传授小松的全面质量管理(tqc)的经验和做法,并为中国国有企业培养了大批质量管理的专业人才。1979年派遣第三批质量管理技术交流团到北京内燃机总厂进行为期2个月的tqc指导,并在此后的几年内多次接受中国国有企业人员到小松工厂进行qc研修与技术研修。
据时任北京内燃机总厂的老厂长回顾,全面质量管理被引入后的成效对比显著:1977年在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之前,产能231万马力,1981年引入之后的三年,提升到415万马力,提高了79.6%,质量也大大进步。1977年,柴油机、汽油机都是不合格品,1981年,柴油机是农业机械部的优质品,汽油机是部里的一等品。从员工的工作观念和工作习惯上也有明显的改善,引入之前,工人对质量好坏没有认知,认为次品也没有关系;生产现场零件乱放的情况非常糟糕,改善之后,人们愿意主动积极的关心质量问题,现场管理也更加的规范。
由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举措带来了北京内燃机总厂的业绩倍增,这也使得北内一时之间成为了国企的标杆企业,时任厂长也被安排到党中央的经济决策会议上做专题报告,此后的1年内有9万人到北内进行了考察学习。这也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以及改革开放后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
二、以丰田为代表tps体系及lp已成为国内制造业的通用管理方法
1950年,日本的丰田英二考察了美国底持律的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回来之后,丰田英二和他的伙伴大野耐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根据日本的国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使日本的汽车工业超过了美国,产量达到了130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量的30%以上。此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专题研究,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命名为精益生产( lean production),与美国大量的规模化生产形成对比。
在日本这种管理模式,依然被称之为丰田式生产管理(toyota management),或称丰田生产体系(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这套体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和完善,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包括经营理念、生产组织、物流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现场管理和现场改善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体系。
它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在以下方面已经有无数的实践证明是取得成效的:库存大幅降低,生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高,各种资源(能源、空间、材料、人力)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同时,员工士气、威利斯人官方娱乐的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最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在制造、电子、计算机、飞机制造等工业中被广泛推广,成为日本工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七年前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已然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丰田模式的研究案例,从事咨询以后,笔者有幸走访或服务过国内的一些制造企业,不论何种行业,从研发、到生产、甚至于职能管理,还能随处可见精益管理、现场管理(5s、6s),以及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看板管理、标准化,准时生产(实时存货)等各类日系管理工具或管理模式。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模式依然有着浓厚的日企管理的痕迹。
三、稻盛和夫与稻盛经营哲学被国内企业家所认识和尝试
从十年前开始,在中国的大众媒体上更多地出现稻盛和夫这个名字。更像是日本的新一代经营之神的继承者,早前,人们将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 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 盛田昭夫(索尼公司)等奉为更早的一代经营领袖,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人退出历史舞台,更多的代表走向舞台的中央,稻盛和夫便是其中之一。
他先后创办京瓷和kddi,创建以来从未亏损,而且利润率基本都在10%以上。稻盛的企业从不解雇一名员工。依靠这种哲学,稻盛先生成功地克服了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0年代的日元危机,1990年代的泡沫危机,21世纪初的it危机,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2月1日稻盛先生接受日本政府邀请,以78高龄出任破产重建的前世界500强企业日本航空董事长。他从改变日航员工的意识着手,仅一年就让日航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上最高利润,而且还是当年全球航空公司的最高利润。第二年,在大地震、大海啸、核辐射三重灾难之下,日航的利润和利润率依然攀升,创造了新的纪录。稻盛先生将破产的日航迅速扭转成为一个高收益体质的企业,仅仅2年7个月就再次上市,创造了日本上市公司破产后重新上市的最短纪录。
也许正是如此多的成功经验,和显著的管理成绩,让他一时之间成为神一样的存在,渴望成功的中国企业家们非常希望能够在野蛮生长之后,找到一个可以持续成功的方法,让自己可以复制成功,并持续成功。在这样的一种外在环境的簇拥之下,稻盛和夫与他的稻盛经营哲学、阿米巴经营模式,六项精进、敬天爱人的信仰,在中国企业家圈子中被广泛传播。
当然有的企业已经在尝试稻盛哲学并在改造自己企业的路上,也许有的并没有改造成功,也许还有的将来会尝试,一切都在发展之中。不得不说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无奈与尴尬,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系统性的管理逻辑,包括经营机制、人才、财务体系、文化基础,等等,而且还需要持续的改进与内化,这绝非一蹴而就的一项工作,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在实践中改进的经营工程。
四、学习日本已经从第一二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
学习日本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学不到。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演变,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3.9%。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服务业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前两年国内兴起的一股新零售的热潮,刚刚退烧。彼时,超市连锁、便利店、商店,卖场的销售模式的新形态,让很多投资机构、互联网公司、创业团队热血沸腾。经过电商的狂欢之后,零售业更加趋于理性,不再唯线上或唯线下,而是开始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探索,并且更加强调产品的设计,售卖体验,以及背后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供应链体系的建设。
此前,笔者有幸与几位日本新零售企业的代表进行过交流,并对一些典型的新零售企业的模式进行过了解。由于新零售的兴起,新一代的日本企业人代表出现,如:无印良品的松井忠三与设计师原研哉,优衣库的柳井正,似鸟家居的似鸟昭雄,茑屋书店的增田宗昭......
人们十分好奇日本有很多优秀的企业,经过一波波的经济周期,依然能够实现连续的增收增益。在日本企业中,经常会看到一种“爱人”的理念存在,爱人也就是关心人,关心客户,关心员工,认为企业做的是有关人的事业。
无印良品十分注重产品的设计,对于很多新零售企业来讲,产品设计也许是源头,但是对于无印良品其实不然,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研究所,从研究人的生活方式、作息规律入手,设计符合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美学的产品。当然这个过程也并非开始如此。无印良品在2001年经历过一场多达38亿日元赤子的经营危机,后来内部经历过一次彻彻底底洗心革面的内省与改革,经历过一年的时间便扭亏为盈,并在接下来的多年中保持了连续的业绩增长。这一次改革的掌舵人便是松井忠三。其中的一项改革举措,便是mujigram(店铺经营指南)的制定以及被坚定的执行。这份厚达两千多页的mujigram,是一套完善的将店铺开发部门和策划室等本部业务部门整合到一起的指南,也被称为业务规范书。有些类似于生产一线人员使用的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标准,有大量的照片、插图和图表。这种跌入谷底所经历的“v”字型反转,以及实现反转的一系列举措,也使得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零售业的同行们感叹。
无论是无印良品、或者似鸟家居,都将产品的设计作为前期非常重要的环节,并将工业美学融入人们的生活,这种产品理念,对国内的很多企业也在产生着影响,比如小米。小米所倡导的产品设计理念,将粉丝的参与感,以及工业美学进行融合,关注了消费者的感受和体验,也更加的关注产品之美,这与以往的产品售卖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下篇:转型升级 追赶与超越
曾经读过很多材料,提到日本的泡沫、崩溃,以及失去的二十年发展。距离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的崩盘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日本真的是失去了发展吗,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是不是代表以后学习会实现反转?接下来,东渡的行程会不会因为这个反转而停下来,我们来看看那些曾经我们眼中的日本明星企业,是否陨落,他们现在又在做些什么?日本的经济和技术有没有像丰田tps体系一样实现持续改进,持续精进?
一、日本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据一位长年旅居日本的观察家分析,日本企业的转型战略,概括起来有三条:
第一是控制上游,主要是控制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设备;
第二是占据中游,主要是研发核心零部件;
第三是放弃下游,也就是说,尽量少做终端产品,因为中国、韩国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已经做的很好,日本再参与竞争,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和价值。
二、看不见的竞争力
其实,这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日本几乎是吻合的。
笔者曾经了解过一则关于永不松动螺母的报道,据说中国高铁的核心零部件中也曾采购该螺母产品。这是一家有着45名员工的日本小企业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的核心产品。实际上hardlock螺母的原理结构比较简单,哈德洛克公司工业在其网站上对此有详细的介绍。虽然模仿者很多,但成功者几乎没有。哈德洛克公司在网页上特地注了一笔: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的技术和诀窍(knowhow),对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hard lock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hard lock螺母”已被澳大利亚、英国、波兰、中国、韩国的铁路所采用,台湾的新干线(台湾高铁)也采用了这种产品。除了铁路外,世界最长吊桥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世界最高的自立式电波塔“东京天空树”、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台、海洋钻探机等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hard lock螺母”。
还有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体验,就是华为手机,笔者和很多的读者朋友一样,尤其是华为经历贸易战被打压的时候,对国货有着特殊的情愫。国内的企业中,学习华为的热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华为已经成为中国高端科技制造业的领袖,地位不可撼动。
据相关分析研究显示,华为与日本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华为在手机业务开始之初,雇佣了400多位日本的手机工程师,在日本建立了2家研究所。到目前为止,华为在日本雇佣的日本技术人员已经达到1500多人,在东京、横滨、大阪建立了4个研究所。
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记载,在美国打压华为最为激烈的时候,请了一家专业公司对华为的最新手机进行了解剖,想搞清楚到底没有了美国提供的零部件,华为还能不能生产手机?解剖结果发现,在华为手机1361个零部件中,美国制造的零部件只有15种,占比0.9%。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是80种,占比4.9%。而日本制造的零部件达到869种,占比为53.2%。
据华为日本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2018年,华为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总额为7300亿日元(约480亿元人民币),占到了中日贸易总额的5%左右。而2019年,这一数字超过8000亿元日元(约530亿元人民币)。
昔日的明星企业,今天已经华丽转身。
丰田汽车,正如前文所言,是上个世纪精益生产的代表,近两年我们重新认识丰田是因为氢能源汽车,克强总理访日曾对该款汽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项新技术俨然已经超过国内汽车制造很多。但是还有让我们更吃惊的,丰田已经开始进军城市建设。就像国内的白电企业开始布局场景,做居家场景威利斯人官方娱乐的解决方案,丰田也在依托自己的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进行ai城市的建设,试图将氢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技术进行融合,实现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整合,建设智慧城市。
还记得当年的索尼公司,有不少的同学买过索尼的电脑,那个时候索尼这个品牌在电脑城依然是热销商品,几十年过去,索尼公司早已经抛弃了电脑等电子产品,重点发展电子零部件产业。索尼的传感器目前占据了世界53%传感器市场。此外,索尼还积极拓展与教育、音乐、烹饪机器人、陪伴者等相关的产品开发,做未来生活的倡导者。
同样的,还有nec,日本最早做商业电脑的公司,早在10年前,就抛弃了电脑事业,全力构建全自动驾驶系统,开拓宇宙空间通讯系统,注重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并着手飞行汽车管理系统的研究;曾经熟悉的富士胶卷,利用自己在胶卷领域的药膜技术,研发新药和化妆品,利用图像技术,开发出新型的医疗诊断系统“reili”,同时成为了ips细胞生产设备的最大专利拥有者,并最终会转型为一家再生医疗公司;曾经的东丽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一家纺织品制造企业,它利用纺织技术向材料企业转型,研发的炭纤维材料,现在已经是波音787的机体材料,而且还开始用于汽车车体制造。
这几十年来,日本并没有失去,并没有人们预想中的退步,而是进入到了新一个发展阶段,而这一过程中,我们中国的很多行业企业或政府机构依然在学习日本,制造业、科技产业、零售业、服务业、农业、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等等,学习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强者如华为,也会与日本保持着紧密的合作。
结语:东渡之路 开放与自信
从一千多年前的两国友好往来,到近代历史的波澜起伏,中日两国的关系,始终联系在一起。中国人的坦诚、虚心、积极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与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不断赶超中积蓄力量,持续学习与精进。
古有鉴真东渡,为的是弘扬佛法,今有日学中渐,为的是更好地学习与合作。东渡之路依然在继续,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还会进一步缩小科技之间的差距,水平之间的差距,与78年邓小平同志的访日不同,我们不用再承认自己的落后,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底气:丰富的技术基础、良好的员工素质、充分的资金积累,一定的互补性的产业后盾,对日本的交流与交互,也更加的开放,更加的自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汉哲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