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2020年,中国国企要干这些大事,一是结构调整,三是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综合成效,二是科技创新,事关每家企业。
会议指出,”在工作中,我们形成一些重要认识: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些认识说的是过去,有意强调,实际上是2020年要做到的。
会议消息中,直接谈到国企的有三处。恰恰是国企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定调明年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
会议指出,“要通过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来解决,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
1、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是总基调。
2、“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与“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是第一次这样并列。通常“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是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这样的词是排列在一起的。这次,把国资国企改革与“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排列在一起,且以因果关系出现。给人的感觉,国资国企改革是逻辑起点,而“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是逻辑终点。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是国资国企改革的结果与目标。
3、“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而不是“国有企业”,再次沿袭四中全会与国务院三次深改会的提法。
4、布局优化调整,“布局”是主题,优化是目的,调整是手段。
5、优化,内涵丰富。战略性重组必然是2020年的大事。
当然,“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属于优化的内容。
“要健全体制机制,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优化的内容,也是优化的目的。
6、优化,背景突出。从会议消息看,特别注意:“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
此次会议在定调明年宏观调控政策时,更加侧重结构调整,不会采取大规模总量刺激手段,而是注重政策效率,抓重点、优布局、补短板、强弱项。从通稿的排篇布局来看,在对明年重点工作的排序上,对于“量”的要求放在较为靠后的位置,所占篇幅较少,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被排在首位。这体现出,我国当前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还是结构性的问题,而非周期性的问题,需要用调结构的方式去应对解决。而调结构,是要通过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来解决,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
考虑到今年在描述形势时提到了“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并再度重提了“三期叠加”影响,明年的逆周期力度可能会与市场此前预期有所不同,大规模总量刺激不会出现,而是会更加注重对结构层面的支持。国有资本结构性调整,当是与宏观背景所致和。
可以这样认为,2020年是国企结构调整优化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要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做精主业,坚决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非主营业务,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这将使得国企战略性重组好戏连台,类似宝武兼并马钢这样的事情将会多次出现。
第二件大事:要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落脚点在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上。一个是国资改革,一个是国企改革,综合关系落脚于授权经营体制与两类公司。消息中有一句“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这显然与消息中另一句话“微观主体活力”是对应的。
第三件大事: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2020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这一段话很长,远远超过国企改革,表明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引人注目。中国经济到了由大变强的关键期,最重要的支撑是科技创新。未来一方面国家要加大投入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长期攻关,推动原始创新;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当然,创新驱动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内在的需求。2020年,是国企技术创新“大年”。“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又扯到改革上去了,科技人员股权激励、股权分红、员工持股,势必是一个重点。
这三件事情,是专门点到国企的,且是特意强调。这使人想起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